Shopify VP 產品長 Glenn Coates:如何打造 AI 優先的產品策略與組織設計
前言
在 AI 浪潮席捲全球的今天,如何將 AI 真正融入產品開發流程,而非僅僅是表面功夫?Shopify 作為全球電商平台巨頭,其產品副總裁 Glenn Coates 在最新訪談中分享了他們如何從「AI 備忘錄」開始,建立起真正的 AI 優先文化,以及在管理超過 250 名工程師的大型組織中,如何保持產品的一致性與品質。
Shopify 的 AI 優先轉型:從備忘錄到企業文化
AI 備忘錄的實際影響
Shopify 的 AI 備忘錄並非只是一份文件,而是真正改變了每個員工的工作方式。Glenn 分享了一個具體例子:過去他在審查設計時,需要錄製影片、比手畫腳地解釋修改建議,然後等待設計師理解並實作。現在他直接截圖,使用 Claude 等 AI 工具說:「請根據這個截圖製作原型」,然後自己嘗試修改。
這種轉變帶來的好處是:
- 加速回饋循環:能夠立即測試想法的可行性
- 減少溝通成本:避免了「老闆想法很蠢但團隊要花時間證明」的尷尬循環
- 提升決策品質:透過實際操作發現問題,而非純粹理論討論
重新定義技術能力的門檻
Glenn 提到一個重要觀察:他雖然理解 React 的架構和原理,但從未真正寫過 React 應用程式。AI 工具讓他能夠重新接觸程式碼,彌補了理論知識與實作經驗之間的鴻溝。
這反映了一個更大的趨勢:AI 正在降低技術實作的門檻,但提高了對系統思維和架構理解的要求。
MCP 伺服器:讓 API 變得人人可用
技術架構的革新
Shopify 透過 MCP(Model Context Protocol)伺服器,將原本需要技術背景才能使用的 API,轉化為任何人都能透過自然語言操作的介面。這個轉變有兩個層面:
1. 文件查詢的智慧化
傳統的 API 文件查詢變成了對話式體驗。開發者不再需要搜尋「產品 API」,而是可以直接問:「我需要一個看起來像這樣、功能是這樣的產品 API 呼叫」。
2. 直接 API 操作
更驚人的是,非技術人員現在可以直接透過聊天介面操作 Shopify 商店:
- 「把我所有產品的顏色都改成棕色」
- 「修正所有產品的 SEO 標籤」
這些原本需要在網頁後台或試算表中進行的操作,現在只需要用英文描述即可完成。
對生態系統的影響
這種轉變對 Shopify 的合作夥伴生態系統產生了深遠影響。Glenn 認為,當某些功能變成「一句話就能完成」時,供需平衡會發生根本性改變。
他提出了兩個重要的判斷標準:
- 程式碼規模:小型、簡單的功能更容易被 AI 取代
- 失敗容忍度:即使是小型程式碼,如果涉及稅務計算等關鍵功能,企業仍然需要專業服務商的保證
扁平化組織設計:如何管理 250 名工程師
違反常規的管理幅度
Glenn 管理著 8-10 名直接下屬,每個人負責 100-250 名工程師的團隊。這種設計經常被質疑「管理幅度過大」,但他堅持這種結構有其深層邏輯。
核心原則:完整理解產品細節
組織設計的核心約束是:每個產品負責人必須能夠理解其負責領域的所有細節。Glenn 發現,當施加這個約束時,一個資深產品領導者能夠有效管理的工程團隊規模大約在 100-250 人之間。
為什麼細節理解如此重要
大型產品最容易失敗的地方是各個部分無法良好協作。Glenn 舉例說明:
當你問產品負責人「為什麼這個功能的行為這麼奇怪?」如果答案經常是「我不知道,我們去問負責的 PM」,那就表示組織設計有問題。
相比之下,如果將相關功能都放在同一個負責人之下,並要求他們理解所有細節,這些功能就會自然地協作良好。
實際執行方法
Glenn 透過三個主要活動確保團隊專注於細節:
- 制定中期策略:為未來 6-12 個月設定主要戰略主題
- 團隊管理:招聘、人員管理等常規工作
- 全面審查:這佔據了他大部分時間
關於第三點,Glenn 強調:
讓人們關注細節的唯一方法,就是讓他們知道如果他們不注意,我會注意。我會審查所有我們正在建構的產品。
成果導向的產品管理框架
OAP 框架:成果、假設、原則
Glenn 使用一個簡單但有效的框架來確保專案聚焦:
成果(Outcomes)
明確定義如何衡量專案成功:
- 有時是具體指標:「提升結帳轉換率 1%」
- 有時是使用指標:「100 個客戶實際使用這個功能」
假設(Assumptions)
明確陳述專案背後的關鍵假設。Glenn 舉例:
如果你提議對 API 進行重大變更,但假設是「LLM 能夠處理遷移程式碼」,那麼持不同假設的人就能在一開始就挑戰這個假設,而不是在專案進行中才發現分歧。
原則(Principles)
用於做出困難決策的指導方針。Shopify 的核心原則是「商家優先」:
當我們必須在商家和開發者之間做選擇時,我們通常會選擇商家。
避免策略文件的陷阱
Glenn 犀利地指出產品經理的通病:
產品領導者喜歡寫策略文件,覺得自己很聰明。然後工程師會說:「我們為什麼需要產品經理?他們只會寫文件。」
真正的挑戰在於確保策略能夠轉化為實際成果,而不是停留在文件層面。
This is an AI-generated summary.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for accuracy.